传播创新知识 支撑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2-09-15 09:45:35 来源:强国号 作者:

——李静为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科创中国——企业云课堂”讲授创新理论与方法

9月14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静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创办的“科创中国——企业云课堂”讲授创新理论与方法之创新基本问题。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旨在通过聚焦产学研金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创新理论与方法是践行党的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具最大共性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思想理论武装。

李静讲了四个问题:

一、创新基本概念和创新思维模式

任何创新都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发展趋势为基础和前提。学习创新知识先从认识和学习事物发展原理开始。

(一)、事物发展原理:

1、事物的基本属性:事物的基本属性是指事物在与外部世界发生最基本的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a、功能性,事物在与人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物理性,事物在与自然界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事物由物质要素和物质要素之间的关系(知识)构成的属性。

c、有害性,事物在与社会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在生成和运用过程中会产生对社会有害作用的属性。

d、人工性,事物在生成和改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人工事物都是由人设计、由人制造和由人改进的属性。

2、事物的基本矛盾:事物的功能性要大于事物的物理性和有害性要小的矛盾。

3、事物的发展趋势:事物的功能性趋向于无穷大,而事物的物理性和有害性趋向于无穷小。

4、事物发展的总目标:事物的功能性比事物的物理性趋向于无穷大。形象描述:功能应有尽有,形态可有可无。

5、事物发展基本路径:矛盾化、理想化、协调化、动态化、曲线化、分合化、微型化、自动化。

(二)、创新概念、形式和阶段

1、创新概念:创新是运用科技和管理手段促使事物基本属性持续优化的行为和活动,事物基本属性优化即事物的功能性趋向于无穷大,而物理性和有害性趋向于无穷小的运动。

2、创新基本形式:

a、改良式创新,在基本工作原理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要素数量的改变、位置的调整、形状的变化来使事物功能增加、成本降低的创新形式。

b、突破式创新,釆用全新的工作原理、构建全新的工作平台,使事物功能有较大提高或成本有较大降低的创新方式。

3、创新基本阶段:

a、创意阶段,寻找实现目标的全新路径,属理论思维。检验标准是创意是否必要。

b、工程阶段,寻找和研发新路径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属工程思维。检验标准是方法是否可行。

(三)、创新思维模式:十字思维法。

一上:功能——需求的功能抽象分析法,根据满足需求目标对功能做最高程度的抽象分析。

一下:功能——方法的功能方法分析法,根据功能本质要求选择最佳方法的分析法。

一左:系统——要素的资源最廉化分析法,根据系统要求选择最廉价要素的分析方法。

一右:系统——结构的最优化分析法。根据系统要求,设计最佳结构的分析方法。

二、创新程式和基本模式

创新的程式指创新的程序和方式,基本模式是指在每个基本环节要运用的工作模型。

(一)、创新规划,创新规划就是根据发展需要,确定创新对象普通属性的参数。

1、事物的普通属性,事物的普通属性是指事物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发生联系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事物普通属性是对事物基本属性的分解、展开和具体化。

2、事物与外在事物有多样化的联系,因而事物的普通属性是一个多元系统。

3、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多元化的事物普通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事物的创新是通过事物普通属性的调整来实现的。

5、创新规划就是根据外部环境对事物基本属性的要求和事物本身的发展路径来确定创新对象普通属性的参数。

(二)、创新分析,创新分析就是寻找和确定造成事物发生问题的原因。

1、问题发生原理:

a、问题是事物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距离差,或者说是应然和实然之间的距离差。

b、从问题分析开始创新,是创新很重要的一个逻辑起点,也可能是大多数创新活动的逻辑起点。

c、创新规划对事物普通属性参数的正向调整必然导致事物普通属性原有平衡状态的破坏,从而导致问题发生(问题发生原理)。

d、问题是事物存在矛盾的外在表现,矛盾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e、在缺乏系统方法支撑的传统时代,寻找问题的原因是一个漫长而极不确定的“大海捞针”过程,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

f、今天的创新方法把寻找问题原因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标准的程式,使创新效能有很大的提高,创新的难度大大降低。

2、问题分析方法:

a、整体属性关系分析法,找出冲突的重点属性,该组属性的矛盾就是问题的原因,也即属性高低不平是问题的原因。

b、整体——局部功能关系分析法,事物内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功能需求和自下而上的功能供给的关系系统。功能关系分析法通过功能关系分析,找出功能失衡的上下层次,该层次之间的冲突就是问题的原因。也即功能大小不等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c、系统——环境关系分析法,事物整体属性协调平衡,内部功能配合紧密。即事物本身完好无误。那就要考虑第三种分析方法,即事物与外部的关系。系统在生成之初,就给定了它的外部环境耐受参数。但当外部环境变化超出了耐受度范围,系统与外部的和谐关系即遭破坏,从而导致问题发生。通过查看系统环境参数和核定环境实际参数,以找出冲突各方,从而确定发生问题的原因。这种方法针对的就是系统环境关系失衡造成问题,问题的原因就是系统与环境关系破坏。

(三)、创新抉择,创新抉择就是根据问题的原因,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找到问题原因后,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方法。传统时代,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自己研发。这是一个难度更大、耗时更长、投入更多、不确定性更高的阶段。是真正的“大海捞针”。

2、解决问题的实质是实现事物普通属性,在新参数条件下的重新平衡。

3、今天的科学创新时代,我们是按照一定类别去划定方法的范围,逐级聚焦,最后根据事物具体场景,就能较快地选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三级抉择:

(1)、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

a、自身求变,让事物自身进行变化,如变形、变性、变量、变时、变相、变位等。

b、邻里求借,从事物的周围事物上寻求资源。

c、环境求用,向事物所处的大环境中寻求有用条件。

d、行外求例,向本行业本领域外的部门或领域寻求有相同特征的例证。

(2)、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

a、建立(强化)联系(机加工中的堆积法)

b、切断(削弱)联系(机加工中的剥离法)

c、改变(调整)联系

(3)、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

a、分解法,将事物进行分解,一直到现阶段不能分解为止。每分解到一个更小的层次,我们都将会获得事物的新的属性,增加新的资源。

b、组合法,事物的基本元素是有限的,但用这些元素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会生成无限的具有新属性的新事物。

c、环境法,环境对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有重大影响,人为改变环境能使事物表现出新的属性和功能。极端工程包括了高压、高温(超低温)、高速、高频、强电场、强磁场、强振荡等等。

d、运动法,事物在静止、低速运动、高速运动状态下具有不同属性和功能,改变事物的运动状态可获得不同的属性和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类别的方法是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三螺旋式的方法-时间隧道。

5、创新理想目标,创新将使人类的实践形式发生重大变化,最终实现:

a、客体主体化:任何人工事物都可以听人话、操人心、干人活。

b、主体客体化:任何形态的生命都可以被设计、被制造、被修复。

c、过程人工化:任何过程都可以由人设计、制造和控制。而不论这种过程是物理过程、化学过程或者是生物过程。

三、创新发展、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创新模式:

(一)、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必然是创新发展的过程

1、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既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完成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即要由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上来。这里最核心的就是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保障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保障经济体系的安全、自主、可控;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发展起中国强大的现代化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从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从微观层面上讲,在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将会进入上升通道,从而使生产成本上顶,同时使产品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使投资便利化,供给增加必然使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从而使利润率下压。上顶下压都会使微观社会主体效益降低,生存和发展形势严峻。要改变这种状况,微观主体只有创新,才能提质降本,扩大利润,求得生存和发展。

2、创新发展是指通过开发和扩大事物的质,从而扩大资源供给,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式。相对应的传统发展方式是指通过扩大资源的量,来扩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而一定时空内资源的可供量和自然界的环境承载量则是有限的。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只有创新,除此别无他途。

3、科学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认学,技术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有了更多的手段和办法。因而,人类开发和扩大事物的质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资源的量是有限的,而资源的质则是无限的。科学技术为这种无限性提供了可能性。

(二)、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实现发展是推动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推动创新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就是独立自主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的实质就是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思维就是理论化的辩证思维,也即运用哲学概念、哲学范畴和哲学理论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是最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能力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自动生成,而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和专门学习。理论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的根本,就在于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透过事物的形式看到事物的内容,还能透过事物的过程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也即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也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进行富有成效的创新。

(三)、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培育创新发展体系:

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上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它既不是高学历人才,也不是高级别人才,是经过专门的创新学习和专门的创新训练的人才。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套高级的思想系统软件。只有经过艰苦的安装和激活(学习和训练)后才能自如运用。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高效能的进行创新,才能创造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否则,在今天这个系统规模巨大、要素众多、功能多元、联系复杂的时代,还靠以前的无限试错法,创新效能不但较低,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甚至贻误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同时,创新是一个系统行为,需要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规则、系统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运行,输出有价值的系统成果。打造一个和谐有效的创新系统就是培育一个专门化的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而建设创新体系、培育创新模式则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

(四)、创新的基本问题回答了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以及依靠什么创新的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和系统阐述依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质量观、矛盾观和联系观。 因此说,当代创新理论与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

四、中国的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对于21世纪的人类发展贡献的重大智慧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既享受着以前时代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面临着罕见的严峻挑战。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张,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导致的利益冲突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在这样一个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人类迫切需要回答:未来的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天下大同的博大胸怀,做出了憾天动地的科学回答:创新发展,探索前进!只要我们用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去探索和认识今天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和矛盾,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只要我们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就能解决所有的矛盾和冲突。用创新理念和战略我们就能引领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发展是中国人民对21世纪的人类发展贡献的重大智慧,它将对整个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南网》编辑部 xnm.org.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Email:348171 444#qq.com】

阅读:

标签:

分享到:
0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人物

HOT CHARACTER

图汇

HOT PICTURES

热点标签

HOT TAGS

每天排名

TOP ARTICLES

这家船厂建造!西南地区最大电动船投入运营

2月1日,大理旅游集团洱海游船分公司268客位新能源游船洱海明珠号在洱海正式投入运营,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电量的入级电动船。洱海明珠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12377

友情链接

LINKS

战略合作:中国公益在线编委会创新工作委员会

主管单位:北京益行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

通联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央广播电视塔888室

联系Email:18611823110@qq.com

  • 官方微信

  • 官方快手

国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88号 互联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7】2545-288号

Copyright © 2016-2022 西南网 Powered by GYorg 国家工信部备:京ICP备18002049号-7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