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砥砺十年迎绽放 乡村振兴谱新章
□ 本报记者 张海帝
粮稳天下稳,粮足百姓安。十年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粮食连年增产增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贵池农业的十年,是砥砺奋进的十年,也是收获颇丰的十年。
记者日前从贵池区了解到,2021年,该区粮食产量250,757吨,比上年增长1.7%。在主要农产品方面,稻谷产量达到203,354吨,增长1.1%;油料产量32,645吨,增长20.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9,220吨,增长4.2%……相较于十年前,贵池区第一产业发展始终稳中有进,不断夯实生产基础,让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
“三农”加速度 优势产业亮底色
贵池区棠溪镇,因棠花遍地、溪流纵横而得名。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如画,素有“画里乡村”之美誉。然而,美景并不是这里的代名词,大名鼎鼎的西山焦枣才是这里最亮眼的一张名片。
据《贵池县志》记载,从宋仁宗天圣年间起,西山焦枣就已经是贡品,其外形精致、口感绝佳、营养价值高,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小小的一颗焦枣,已经逐渐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大大动能。
枣子品质好,制作技艺更是精益求精。西山村焦枣制作技艺是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让西山焦枣的品牌影响力发挥更持久的作用。近年来,西山村对焦枣制作技艺进行重点扶持,打造非遗产业集群,带领一批焦枣种植户和加工个体户积极利用扶贫资金发展扶贫车间和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和边缘户致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同时,基建提档必不可少。为了支撑西山焦枣产业的长稳发展,当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力度,并从2016年开始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区重要文艺节、旅游节,力求形成品牌宣传效应。
2015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对“西山焦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9月,“西山焦枣”被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21年6月,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西山焦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近年来,贵池区棠溪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狠抓西山焦枣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发挥地理优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升西山焦枣品质,延伸产业链,促进西山焦枣产业发展,产值目前已经达到约2亿元规模。
2022年9月16日,贵池区名棠“老树龄”枣首发仪式暨第五届西山焦枣采摘节在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举行,进一步助力贵池西山焦枣及棠溪镇区域农产品品牌宣传,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发展新动能 产业助农显特色
“五新贵池”新气象,产业发展当头进。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贵池区近年来不断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等措施,全区农业产业化已呈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品牌效应持续增强、市场销售不断拓展的格局,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贵池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明确在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茶叶、经果林和食用菌等产业,在沿江圩区、丘陵地带,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稻渔(虾)综合种养、籽莲、苗木花卉和蔬菜等产业,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利用区域优势,全面做活产业发展,通过带动就业及延伸产业链等形式助推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村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同时,贵池区坚持推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出黄精、必胜板栗、霄坑绿茶等一批优质农产品,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打造出优质贵池品牌,实现农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随着农业产业化、特色化、链条化的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正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不断转型。
乡村振兴是发展的最大潜力,十年来,贵池“三农”发展的征程更加波澜壮阔,步伐更加铿锵有力。改革踏石留印、蹄疾步稳,为农村发展不断积聚着动力、创造着活力,也为乡村振兴全局夯实了坚实基础、增添了全新动能。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南网》编辑部 xnm.org.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Email:348171 444#qq.com】
阅读:
标签:
人物
HOT CHARACTER
图汇
HOT PICTURES
热点标签
HOT TAGS
每天排名
TOP ARTICLES
2月1日,大理旅游集团洱海游船分公司268客位新能源游船洱海明珠号在洱海正式投入运营,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电量的入级电动船。洱海明珠号
举报电话:12377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