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乡村振兴的引擎:驱动梦想,赋能未来
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不善言辞的沈叶悄然摸出家乡带出的羌族小礼物,腼腆地塞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志愿者老师们的手里。心里模拟了多次的致谢言辞依然紧张的道不出口,但难掩的激动让沈叶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又一步成长。
和大多数同行的同学一样,这是沈叶第一次踏入上海这片繁华的土地,甚至是首次走出群山环绕的家乡。充满现代感的车展、井井有条的汽车销售流程、富含科技元素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三天的上海之旅让这个来自大山的姑娘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仿似来自“未来”的震撼,也越发坚定了她的汽车职业梦想。
“赋能未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助学项目上海车展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而这恰恰是这场实践之旅的意义所在,感受更前沿的行业,瞰见更广博的世界,勾勒更遥远的未来。2023年4月,“赋能未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助学项目的学习实践活动在上海车展期间开启,三十名中、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学子受邀由五个不同省份汇聚上海,沉浸式体验上汽大众经销商店和新能源汽车工厂,并走进上海车展现场了解汽车行业最新产品和前沿技术趋势。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梦想之上,同学们很快走近彼此,相互激励,连同快速拓展的视野和知识一起,成为“赋能未来”发展的财富。
事实上,这不仅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与逐梦,更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更深层次的响应。2021年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赋能未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助学项目,通过为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职校学生提供经济资助与能力指导,以企业及基金会联手的创新公益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为县域城镇化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到今年年底,将有3000名来自乡村的中高职学生先后通过该项目获得经济、技能、视野等多维度支持,伴随汽车产业所搭载的希望,向美好未来再进一步。
“我们始终相信,技术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人才决定未来。”正如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公共事务与合资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刘云峰博士所言,“依托大众集团在汽车领域的资源和优势,我们以‘授人以渔’的形式,全面支持学生们的能力建设,以此提升专业技能,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并以人才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助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从不冰冷,帮扶更有温度
2022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
用发展的办法走出“困局”是我国多年来创新扶贫的生动实践,而教育扶贫作为多维扶贫政策的一部分,让千万乡村家庭改写命运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然而,城乡教育“知沟”之下,接受职业教育的寒门学子们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项目开展的受助学生调研报告(以下简称“项目调研报告”)显示,受益学生“普遍来自非优势家庭”,而不同的地域与家庭背景指向了同样的教育困境——沉重的经济压力、单薄的信息获取渠道、较为落后的知识结构、缺失的职业发展指导、贫乏的社会资源与实践机会……多重要素映射到学生个体身上,往往便成为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鸿沟。
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困境正在被看见和改变。近年来,国家在促进职业教育、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方面不断出台支持政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并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释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信号。政策的支持不仅拓宽了企业参与并支持职业教育的通道和途径,也鼓励企业整合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便促成了诸如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这样“1+1>2”的创新公益模式,从实际痛点出发,通过经济赋能、需求驱动、就业发展助力等多个维度,将公益的涵义从发展的视角无限拓宽,让学生、家庭、社会、企业和行业多方受益。
“乡村振兴的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时间跨度长,地域覆盖广,因此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说,参与乡村振兴比参与脱贫攻坚的挑战也会更大、更持久。这就会促使企业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用与过去不太一样的路径和方法来履行社会责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在调研中指出,“企业一定要发挥自身懂产业、懂市场的优势,始终抓住产业兴旺这个抓手。”
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这样的举措又似乎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素有“工业中的工业”之誉的汽车产业零配件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明显,能提供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而另一方面,迎着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发展的春风,汽车产业正迎来强劲的绿色发展大势,也正存在着巨大的专业人才缺口,为乡村职业教育提供了加速窗口期。
作为企业深度参与助力职业教育发展的样板路径,这样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也开始收获更多正向的反馈。项目调研结果显示,受助学生所在学校对其综合素养评价、基础知识掌握及专业技能学习的评价得分均超过75%。在接受项目拓展视野的知识分享学习或实地实践活动之后,受助学生们表示“更喜欢用观察思考、探索实验的方式学习”,也表现出对汽车相关专业更浓厚的兴趣以及对自身更多的自信,这映射出助学项目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显著效应。
项目组织学生参观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
在实践中强化理论,提升能力,以触达梦想来反哺职业理想,让学生们打破环境限制,造就更多可能。“MEB工厂的智能化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工厂设备高度自动化,非常高端和先进。而且我一直很喜欢机车,在车展看到炫酷的杜卡迪,特别激动。”谈及上海访学之行,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刘世皓兴奋不已,“仿佛是书本上的知识照进了现实,能在车展上更深入地了解和观察汽车。”
从“能上学”到“上好学”再到“全面发展”,当大山的孩子们沿着兴趣与理想前行,他们所能拥抱的世界也越来越辽阔,开始成为一个“支点”,撬起家庭乃至家乡的振兴与繁荣。
经济资助、赋能支持,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以温暖和创新的助力措施,将人才培养转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扶生活之困到扶能力之困、扶技能之贫,扶智、扶志相结合,赋予学生们看见远方、抵达远方的能力,帮助他们扭转命运的舵盘,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更肥沃的土壤,更辽阔的未来
“赋能未来”项目不仅要实现学子们个人成长的加速度,更是要创造一个开放宽广的成长环境,而这无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除了经费投入保障不足、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等长期挑战,“面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上存在着不适应。”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共同发布的《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特别指出。教师作为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人才的培养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教学形态的变化以及学生多途径获取知识的现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教师能力不适应数字化转型”这一挑战。
事实上,这样的挑战在乡村职业教育中更为显著,这在项目对职校教师交流活动的内容调研中便有所呼应:大部分职校教师都希望通过交流活动,得到热泵空调整车模块驾驶辅助、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故障检测与分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方面的专业学习,尤其希望能在新能源汽车实操方面获得专业提升,并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建立的方式方法。
项目组织操作实践与交流讨论,帮助教师深入掌握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理论和安全知识
为此,在充分结合项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需求基础上,“赋能未来”助学项目于今年7月开展了一场教师暑期交流活动,来自三省六所中、高职院校的15名优秀教师齐聚北京,通过为期五天的学习与实践,深入了解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和安全操作知识,以及最新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在跨越地域的深度交流与实践中,教师们也得以进一步优化课程的连贯性,全方位助力学生的未来成长与职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学资源紧缺、教学设备昂贵的短板,我们教师自身也没有企业实践机会,理论脱离实践。”来自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李向勇在总结报告上一笔一划地认真留下大段感慨,这样的交流活动很大程度弥补了这样的缺憾,“讲师专业水平高,知识覆盖面广,教学内容也贴合实际,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企业深入了解学校与教师切实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实践与交流活动,不仅仅向外赋能,也向内释放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得乡村人才教育整片土壤越发肥沃。让乡村教育“引路者”们汲取新知,实现更好的智慧传递,点燃梦想的火花,这样的土壤孕育的不仅仅是一季的丰收,更是乡村人才面向未来,跨越山际的通途。
从改变一个孩子,到振兴一方土地
“职业教育作为与农村产业联系最为紧密且横跨多重‘社会域’的教育类型,理应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重任与使命”,调研报告指出。
事实上,职业教育让许多农村家庭实现了第一代大学生梦想,以助人自助的形式有效阻断贫寒境遇的代际传递。而更多的现实在于,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学生成才的选择,就绝不仅仅是脱贫和就业本身。
“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如何服务于乡村振兴。”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教授在访谈中指出,农村学生成才的选择,不应只是通过上大学离开乡村,到城市工作挣钱,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在乡村工作,发展乡村产业,改变乡村面貌,整体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也可以是成才选择之一。
引导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引领。“乡村发展最需要的人才,无疑是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熊丙奇教授表示,“‘赋能未来’项目立足于城市、乡村都相对成熟且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采取了以经济资助为切入点,互动企业、行业知识,并最终鼓励大家进入这一行业就业,形成了较为理想的闭环。”
视野与格局的塑造、对时代脉搏的把握,跳脱专业知识本身,或许思维方式的重塑也格外重要。这在“赋能未来”项目调研报告中也能看到正向关联,问卷二次追踪结果显示,通过项目参与,学生对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及本地车企就业也产生了较强的意愿,学生未来愿意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均分为3.97(满分为5分),愿意在本地车企就业的平均分为3.65。
在8月中旬刚刚落幕的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论坛中,“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个被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汇。论坛发布的《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报告》特别指出,教育公益应进一步侧重乡村青少年综合素养发展和可持续能力建设,包括阅读与表达、体育、美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等。而这些可持续能力的打造,无论对学生个人成长还是行业未来发展而言,都是需要特别挖掘和构建的目标之一。
紧扣中国乡村振兴的脉搏,锻造蒲公英式的理念传递,这些大山里的学子们汽车梦想的实现,是一个个家庭实现未来拓边的可能,更是一座县城、一个行业的理想输出。
行业先锋与职业院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高效协同的合作机制,推动多方实现组织协同、资源共享、信任支持,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共筑良性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生态环境。这项汽车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大众样本”正以脚踏实地的举措与一往无前的决心,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而当这样的“大众样本”燃动更强的示范效应,让更多“大众”受益其中,大山里的教育光芒,一定会更加闪亮。(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南网》编辑部 xnm.org.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Email:348171 444#qq.com】
阅读:
标签:
人物
HOT CHARACTER
图汇
HOT PICTURES
热点标签
HOT TAGS
每天排名
TOP ARTICLES
2月1日,大理旅游集团洱海游船分公司268客位新能源游船洱海明珠号在洱海正式投入运营,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电量的入级电动船。洱海明珠号
举报电话:12377
友情链接
LINKS